11月10日,由保时捷中国与上海市文社艺术基金会(Cc 基金会)共同主办、 ART021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倾力协办的 2020-2021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获奖者作品展于沪开幕。本次展览以“再生”为主题,汇集郭城、刘昕和王一三位获奖艺术家富有力量与思考的作品,向各界观展人士传递一种蓬勃生机与复原之力,重燃人们心中对于生活的希望与韧性。值此展览开幕之际,2022-2023 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 也正式启动。延续往届的成功基础,新一届评选吸引多位国内知名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机构从业者及媒体倾情加入,立志以专业、权威、同时兼具国际视野的选拔机制,为青年艺术新锐提供展示自我的实践平台。发布会上,保时捷还邀请策展人、专业评审代表及获奖艺术家就“再生之力”这一话题深入探讨,畅谈艺术之变、社会之思、生命之力。
『保时捷中国传媒公关副总裁唐凤靓女士致辞』
(资料图片)
『策展人、文化学者沈奇岚博士分享策展理念与心得』
“此次获奖者作品展凝结了三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智慧与前瞻思辨,是他们在‘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这一专业舞台上的最新成果展示,也为我们这一届评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保时捷中国传媒公关副总裁唐凤靓女士表示。“关注中国青年艺术人才的发展与培育是保时捷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议题,我们始终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最好的年华脱颖而出。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人才加入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从这里开始他们的艺术道路,更成长为未来中国当代艺术最前沿、最具锐气的重要力量。”
『新一届评选机制及评审阵容公布』
荟聚青年艺术 传递蓬勃再生之力
本次获奖者作品展由郭城、刘昕和王一三位获奖艺术家与策展人、文化学者沈奇岚博士联袂呈现。展览主题《再生》紧扣社会议题,通过十件涵盖不同形式与媒介的艺术作品,向观众呈现和传递一种新的复原力和生命力,探讨如何以再生的蓬勃之力重新认识生活、面对未知世界。关注科技领域的艺术家郭城,通过作品《TROUBLE》、《琥珀No.8》和《一个被恰当重塑的过往》展现对于技术与未来、自然和宇宙、时间与空间的深思。痴迷太空艺术的刘昕将身体与情感经验放置于宇宙技术的框架中,以《轨道编制者》、《环骸》和《挖掘未来-紫土豆宝宝》三件作品拓宽对于弹性和韧性的解读。抽象艺术家王一的《四马路:从海上花到杀马特》、《雅各宾 2021-1》和《问景》系列,则以极具审美冲突感和抽象意义的方式对社会形制、色彩结构、现实虚幻加以探讨。
“今年和三位获奖艺术家探讨展览方案的过程像是一场奇妙的时空旅行。在时间和命运中,作品的选择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化学变化。我感受到了他们面对变化的力量和智慧,被启发、也被振奋,因此有了这次的展览主题‘再生’。我想把我感受到的在时间中的漫游和对希望的确认传递给观众。”策展人沈奇岚博士如是说道。
评审阵容焕新 深耕青年人才培养
2022-2023 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包含提名、群展暨评选投票、得奖人公布和成果展示四个阶段,同时从创作思路、主题立意、创作形式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审选拔。此外,本届评审委员会阵容焕新,坚持成员构成的丰富性与高水准,汇集了艺术与文化领域众多专家与代表性人物。兼具权威性与多元视角的评审团,也为最终的评选结果带来了更多精彩与悬念。其中,作为评审成员的沈奇岚博士,也首度受邀出任双年评选的艺术顾问及策展人。值得一提的是,Meta Media超媒体集团(原现代传播)旗下《艺术世界ArtReview China》成为此次评选的独家媒体评审,将以其独到的社会影响力与专业建议助力青年艺术人才的发掘和培育。
“艺术家在他们的青年时代是最具创造力和潜力的,同时也是最需要专业的引导和支持的。新一届的评审委员将以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理念,激发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与成长,为他们一生的艺术道路带来深远影响。”ART021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始人应青蓝女士表示。
作为保时捷“溢彩心”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核心实践之一,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不断完善评选机制,为青年人才提供发展与交流机会。自2017年首届评选举办以来,已有近五十位新锐艺术家被提名,其中,共有十位艺术家凭借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和出众的艺术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获奖者,包括吴俊勇、姚清妹、张鼎、陈抱阳、刘娃、刘辛夷、苗颖、郭城、刘昕和王一。未来,保时捷将持续深耕青年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社会的繁荣发展。
在此次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媒体共同对保时捷中国传媒公关副总裁唐凤靓女士、策展人/文化学者沈奇岚博士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科负责人胡介鸣先生进行了采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媒体:保时捷多年来开展青年艺术家培育项目,您比较自豪的成就有什么,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唐凤靓: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关注保时捷公益。保时捷做公益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最早的起源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后,我们在汶川当地援建了两所学校,援建的过程当中我们萌生了关注震区弱势儿童群体的想法。同时又因为在四川地区,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与四川美院携手发起了“溢彩心”艺术作品征集活动,希望通过艺术的形式,唤起全社会对偏远地区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这是保时捷和艺术最早的结缘。
最初这种艺术作品征集活动我们做了五年时间,一直到2015年、2016年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样的命题作文固然很好,但也许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我们和艺术的合作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有更多的深度?这也是2015年、2016年的时候,我来保时捷以后跟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探讨的。
于是在2017年,我们开始决定做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评选”。最早的时候2017年还是一年一度的评选,但做完第一届后,我们觉得这种活动需要时间的沉淀,最终我们决定做成双年的评选。一来让整个评选、群展、获奖艺术家特展有更舒适的节奏,二是希望工作能更沉下心来,给它更多的时间去沉淀、挖掘优秀人才。
我们在这方面很骄傲,从最早的和艺术结缘到现在,我们一直坚持深耕这个领域,不断发掘和培育中国的青年艺术家。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做了六年,今天我们开启的是第四届双年评选。很感恩,也很骄傲,希望像今天沈奇岚博士所说的,我们做好土壤的工作,也希望媒体朋友可以做浇水灌溉的工作,让土壤更滋润,通过媒体朋友把这个项目让更多人看到,呈现给大家。
媒体:针对未来的规划呢?
唐凤靓:今天正式启动了第四届评选,2022至2023年的规划已经非常清晰了。过两天也就是12号的时候,由沈奇岚博士主持这一届的提名会,所有的评审会参与进行提名和评审工作。我们相信在今年年底之前,新一届候选艺术家的名单会出炉,我们会适时地进行公布。到2023年,我们也会利用好ART021的各个平台,包括JINGART艺览北京、深圳的DnA 设计与艺术博览会,以及2023年底的ART021,相继推出候选艺术家的群展,以及之后的获奖艺术家的新作品展,这是目前我们对新一届评选的规划。
媒体:接着刚才的问题,保时捷已经坚持了六年,对于保时捷品牌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或者深刻的意义?第二个问题,在这期间您对汽车和艺术跨界共赢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思考和感受?
唐凤靓:这个问题是我们经常被问到的,我一直强调保时捷和艺术,以及艺术和公益相结合的形式,我相信在整个行业当中也是比较独特的存在。我们一直强调的的,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是一个带有公益性质的项目,有别于其他的品牌跟艺术的联合可能更多的是营销的诉求,或者是产品推介的诉求,但是我们这个项目并没带有很多的商业色彩。我一直和团队、以及评审委员会说,我们作为品牌方完全不会干预整个提名的过程和人选,我们更多的还是希望给项目提供最底层的运营能力和支持。这是我们的初心,我们也会一直这样坚持下去。
媒体:您和沈奇岚博士对今年的双年评选有什么期待?
沈奇岚:参与这次展览《再生》的三位获奖艺术家我都知道,但不是深入的了解。在策展的过程中,尽管我年纪比他们大,但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力量和智慧,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包括新的角度,年轻一代的知识结构、视野和希望感。虽然成长过程中会变得成熟,但也会知道有一些事情可能是办不到的。他们的选项当中不会想办不到,而是如何办,以及有这种可能性、那种可能性,这样很鼓舞人。对于新一届评选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期待,我觉得种子的意义在于它意味着一种新的可能。像这次展览里面有很多跟大地相关的意象,比如说刘昕的作品《挖掘未来-紫土豆宝宝》,土豆是从火山石中长出来的。还有火箭是在一片沙漠里的。还有郭城对钢筋混凝土的考古,那也是一个大地的变形,《一个被恰当重塑的过往》是把一块面积1平米的大地挖出来,再做了相应的工作,把人造的痕迹拿掉,制造了一个“没有”人类信息的时间胶囊。从这个展览中可以看到,他不仅对时间有探讨,对土壤也有很深的探讨。
保时捷所做的这个评选是对艺术生态土壤的工作,包括ART021也在耕耘当中。我们在这里相聚,艺术家被人看见,都是因为有这些土壤。我期待接下来的新一届评选能够有很多很年轻的力量,让我们很振奋。现在因为疫情等原因,我们都很需要被振奋。这一届获奖者作品展的大主题是《再生》,希望传达一种再生的力量,艺术就是再生的力量。
唐凤靓:最近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很受鼓舞,就是我去参加艺术新闻策划的一个活动,他们在100期特辑的时候列了一份中国艺术创造者100人的名单,不算是一个评选,他们的主题就是记录,“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存档”,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我很高兴、很振奋的是,在这100人当中,我看到很多从我们项目走出来的艺术家,不管是获奖的艺术家还是提名的艺术家,这次的两位获奖艺术家,郭城和刘昕都在100人的名单里面。还有前几届的获奖艺术家张鼎、姚清妹都在这100人当中,大概有五、六位。我看到非常高兴,这些都是从我们项目里面挖掘出来的年轻一代,当然他们本身已经是非常优秀,也有一定艺术高度的艺术家。同时我也很受鼓舞,业内专业的艺术评论媒体看到了从我们项目走出去的这些艺术家,而且非常认可他们的才华,所以我期待下一届、再下一届可以看到更多、更多,对中国艺术历史长河有影响的、留下痕迹的艺术家出现。
媒体:胡院长是专业的院校评委,您也谈一谈您对下一届的期待,或者对过去的心得,您这边是青年艺术家培育的土壤。
胡介鸣:培育是肯定的,不论从学校还是社会的角度来看,保时捷都非常支持青年艺术家的发展。每年都会提供院校奖学金,获得奖学金的同学都非常开心,也都将奖学金用于艺术创作,我觉得非常好。保时捷开展青年艺术家评选已经很多年了,张鼎那一届我就来了。张鼎是80年的,现在已经不那么年轻了。这么一年、一年过来,我觉得这个过程特别有意思。我年轻的时候也参加过青年美展,我当时参加了上海的青年美术大赛,并且获了奖。当时的美术馆还在老剧场那个地方,在钟楼的对面。我觉得在年轻、刚刚开始出来的时候获得这样一个奖项,真的是一种非常大的推动力,会使人一下子信心爆棚,对后面的工作也有非常好的影响,我深有体会。即使没有拿奖,参与其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动力。我上次和学生们讲,有好的机会都可以去参与。
去年被提名的张墨颖也是我们的学生,她的毕业创作是我带的,学校也将她的作品作为留校作品保存。当时她还把作品送去了中国独立电影节参选,最后获得了前卫精神奖,一共两个奖,一个最佳作品奖,一个前卫精神奖,她属于影片奖,分了剧情长篇、剧情短篇、纪录片等等。获奖对她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她后来去英国留学,到现在还继续拍片,做创作,这是非常直接的推动力。所以我们在提名、包括评审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地考虑,因为现在门类很多,所以要尽量做得非常准确,所以也是反反复复在想。
媒体:我想问一下胡院长,就像我读书那会儿,非常热爱艺术的同学他们有一条途径是艺考,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去你们学院参加培训?你们是没有培训班的?
胡介鸣:他们是考进来的,艺考考进来,高考进来的,培训班比较少。我们有一些成人班,现在也少了。
媒体: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他们对艺术是很向往、很喜欢的,但入门的门槛还是比较高一些,不知道怎么入门。
胡介鸣:好像也有一些培训的,我是美术学院的,我们没有。设计学院他们有设计师的培训,也有一些。
媒体:有一点感慨,学院是可以消失的,这些跟艺术不是最有关系的东西,但最后人会留下来,作品会留下来。
胡介鸣:因为学校、学院只是一块牌子,留下来什么人才是最重要的。
沈奇岚:挺感慨的,刚才看展览现场的时候,三位院校的老师和专业评委在那边和艺术家之间真正的交流,我很感动,觉得人跟人之间的给予、关心这种流动可以促进人很好的成长,这是真正的人与人的相遇,这会留下来。
胡介鸣:我在学校的时候,学生们身上的很多东西,我很想去了解,特别是有感觉的学生,从他身上我能获得很多启发,尽管不成熟,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一听觉得很有意思,觉得很有启发,我觉得这种交流是很重要的。而且学生当中有一些好的想法,我上课的时候也会直接说:“哎,你这个做得比我好嘛!”我现在给一年级的新生上课,新生刚刚进来,第一堂课我是亲自上的,这堂课我就直接把他们带进了门槛,他们就知道艺术是怎么回事了,每届新生都如此,我们称为“洗脑课”。今年的新生比较晚,10月才报到。因为当中有些人还不熟,我让他们做作业,收PPT,PPT做上来以后一个女生做得特别好的PPT,我说你以前做过PPT吗?学过吗?她说高中里面的宣传PPT都是她做的。我说这是人才,你做得比我好。老师和学生就是这样的关系,不是觉得你是老师,他是学生。
媒体:就是相互启迪。
胡介鸣:对!
沈奇岚:这次和刘昕的交流我收获很多,她是科学家,做太空的东西,包括把她的一颗牙齿做成作品,发射到太空里。我觉得这一想法非常酷,我觉得她跟我平时关注的话题不太一样,她帮我打开了更大的视野。她现在人在国外,还自己写信给NASA说想去太空舱做一个作品。我们这一代人会想前想后,但她有了想法就直接申请,后来就去了。
唐凤靓:很敢梦想,视野也很广阔,同时能力也很强。现代艺术家也给我这样的印象。
媒体:这太棒了,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胡介鸣:特别是现在青年艺术家的素质很高,有很多海归,有国际视野,眼界就一下子开阔了,特别好,我们当时没有这样的机会。
唐凤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征。
胡介鸣:当时我们很苦,现在完全没有办法想象,毕竟时代在不断变化,所有东西都在往前发展。
唐凤靓:最后感谢大家参与此次开幕仪式。